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壮观杂谈 >> > > 正文

【壮观推介】甘肃宕昌羊马古城

2018/8/28 9:57:38标签:甘肃宕昌羊马古城

羊马古城位于宕昌县城关镇西南方的山顶,城分前、中、后三处。据《岷州志》载,此城为北宋“宕州”吐蕃首领木令征所筑。北魏时羌人建立了宕昌国。以羊马古城为代表的古城堡遗迹在宕昌境内共有21处,其中历史悠久,规模较大的有5处,其余16处属一村或数村为抗敌避寇而建造的堡寨,吸引着有心人来探访古代羌族人留在大地之上的印痕……


山水交错,212国道穿城而过,成为了宕昌连接外部的主要通道

宕昌县,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,位于我省南部、陇南市西北部;东与礼县接壤,西与甘南州舟曲县、迭部县相邻,南与武都区毗邻,北与定西市岷县相连。属于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、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,加之受岷江、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、切割,境内山峦起伏,沟壑纵横,地形地貌异常复杂,山岳特征显著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地形由山地、丘陵、河谷三大单元构成,南部多深山峡谷,北部多黄土梁峁。

说起宕昌,很多人第一次都会将“宕”字念为“荡”字的发音,但实际,在这里应念“探”字音。这是比较特殊的地名专用读音,带着明显的地域特色,当然,这与宕昌的历史是分不开的。

宕昌的历史非常悠久,早在南北朝时期,当地羌人曾建立“宕昌国”,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,由此得县名。

《魏书·宕昌国传》也记载:“宕昌国,在河南之东南,益州之西北,陇西之西,羌种也。基地自仇池以西(今西和县西),东西千里,席水以南(即今甘谷南的籍水),南北八百里,地多山阜。”

公元307年,宕昌羌人首长梁勤自立为王,始建了宕昌国。公元424年,世袭宕昌王梁弥忽派儿子梁弥黄到北魏,向太武帝拓拨焘请示承认王位,并建立从属关系。太武帝为了边疆的安宁,予以了承认,并派使者拜梁弥忽为宕昌王,赐其儿子为甘松侯。宕昌国正式被北朝政权所承认。宕昌国的疆域领土大约包括今天临潭、岷县以南,天水两界和武都北界一带。

城中有山,五峰对峙,山巅有城,名为羊马

仇池山是羌人故地,与宕昌古国一样。那么羊马古城,与宕昌古国有什么关系呢?

原来啊,在宕昌这片土地上,很久以前就有人类生息。传说羌人的祖先炎帝就生活在今宕昌县境内。商周时期,宕昌是羌人居住地。公元前11世纪中期,宕昌羌跟随周武王灭商。西晋时,羌道废,约西晋永嘉元年307年,羌人梁勤建立宕昌国。立国之时,北有北朝,南有南朝,近有吐谷浑、仇池国环伺。宕昌羌是陇南羌人中最强悍者,为西羌中参狼羌的一支,久居宕昌,年湮代远。乘南北朝战乱之际,宕昌羌人应时崛起,在今宕昌县城关镇旧城建立宕昌国。羊马城是古宕昌国的其中一个部分,也可以说就是与宕昌国国都一江之隔的城池。

至于羊马古城,究竟修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。但是根据考古发现,这里的城墙,至少都是在唐代以前,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修缮。但也有学者认为,唐时,宕昌国羌人政权归统消失,宕昌羌人接受吐蕃族的统治达100多年,后以吐蕃人、宕昌羌人和土谷浑人融合而成的唃厮罗部,在首领木令征的带领下占据岷州、洮州、宕州一带,羊马城即是唐宋时期,宕州首领木令征所筑。

登顶羊马古城,径直先来到了古城的最北端。站在这里,可以一览宕昌县城的全貌。马鞍山的正对面是高庙山,两山之间隔着由西向东奔流的岷江。左手的西边是官鹅沟,官鹅河从沟里流出,与岷江汇合,将马鞍山从东、西、北三面环绕起来。右手边的东部是坡头山,山顶白雪皑皑。

宕昌县城,便是修建在这些山河之中。羊马古城耸立于山顶之上,可谓是“城中有山,五峰对峙,山巅有城,名为羊马”。

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为何会有“羊马”这样接地气的名字?

羊马城俗称羌寨古城堡,其居高临下,三面陡绝,只一小径可达山巅,为三座相互沟通的山城。前城长约120米,宽约70米,有内外城墙,依山就势而筑。有东西城门,中城设外围防护墙,上有垛口,长约100米,宽约60米。后城很小,后城门边上有城壕,深1米余,清晰可辨。羌寨古城堡为宕昌国76寨之一,取易守难攻之利,可能是宕昌国护城古寨,唐、宋、元各代皆为兵家攻伐所用。

羊马古城占尽地理优势,成为了重要的军事要塞。

山体原本是陡峭的崖壁,草木丛生。高达千米有余,山下是滚滚而流的岷江与官鹅河,形成天然屏障,难怪古羌族会选址此处,修建城池。直到近现代,当地老百姓居住于此后,才平地农耕。后来为了保护文物,老百姓搬离羊马古城,在山上广种植被,恢复生态。

看着留存的城墙,应该是麦草与黄土混合夯筑而成。猜测,初建之期的羊马古城一定是非常雄伟的,不然经过千年历史沧桑与人为战事等,至今还留存着高高的城墙,伫立在一方山巅。

宕昌羌人农牧兼营,尤重畜牧。传说羊马城是宋代专门养战马的地方,更是战马交易、转运的场所。据礼县太塘乡发现的宋庆元二年(公元1196年)所立《大潭长道二八分科后碑》记载:“自朝廷立市西戎之马于宕昌,马政刍秣之重首事于潭邑。”宋朝的战马主要经宕昌转运而到南方各地,而且在此还设立了茶马市场。在吴挺与金人对峙时,仅从宕昌茶马市场购进的战马每年就有约700匹。

也有另一种说法:何谓羊马城?城外加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,也称羊马墙、养马垣。本为敌兵逼近时,城外居民撤退暂为安泊养马之所,故称。城内有大量滚石以及历代陶片,又有宋代藏文碑石一通。据杜佑《通典》载,羊马城乃城外短垣之通称,“城外四面壕内,去城十步,更立小隔城,厚六尺,高五尺,仍立女墙,谓之羊马城。”宋赵万年《襄阳守城录》:“襄阳府城,周围共九里,三百四十一步,城外有羊马墙,墙外有水濠。复自羊马墙外,创设鹿角一重。”可见羊马城短垣为唐宋时在原羌寨古城的基础上增修的短墙,以利更好地防守,史籍中的记载屡见不鲜。

曾经固若金汤的羊马城,因何荒废?

曾经固若金汤的羊马城,究竟是什么原因荒废了?追溯宕昌国的历史,有这样一段惨烈的战事:

金朝末年,元将按竺尔围攻羊马城,元军在按竺尔的指挥下,从三面陡峭的山坡上强攻城堡,驻守城中的金兵出门之后,在城墙沿边的山梁上,剁断拦木,放开滚石,满山满坡全是飞速滚下的巨石,轰轰隆隆,就像崖塌石落一般铺天盖地,元军死伤无数。

按竺尔见势不妙,立即撤兵,在山脚下安营扎寨,几万人的部队,将羊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,等待时机。有天黑夜,按竺尔又组织了一次攻城,他们利用夜色作掩护,悄悄爬山。可是,城中的金兵,也不是等闲之辈,在城外山顶边上,睁大眼睛,仔细观察山下的动静,并灭掉所有灯火,使全城进入沉睡无防的状态,采取诱惑之术,麻痹敌人。元兵爬到半山上,见上面没有任何动静,连站哨的哨兵也没有,心里非常高兴,加快了速度。

金兵见不远的山坡上有很多黑影在晃动,想急着放垒石,金将暗示说:“别急!他们爬得越高摔得越死!”等时机一到,金将下令进攻,顿时灯火通明。这一下,把元兵吓了个半死,一些士兵慌忙转身往山下跑,金兵立即放开档木,垒石密集如冰雹一般滚下山坡。元兵连放箭的功夫也没有,死的死,伤的伤,一两千人又丧命在羊马城山坡之上。

在西南侧的外城,一座类似于哨所的遗迹边,有一处宽约十几米的坡坑。初看以为是天然雨水冲刷形成,细看就发现了奥秘。

这处破坑,要是雨水冲刷,一定是从山顶直到山脚最后与岷江汇合,可是现实却是从山顶开始,到哨所脚下就停止了,一看就有人工挖开的痕迹。或许,这里就是驻守城中的金兵,在战事时,滚落巨石的地方。

按竺尔久攻不下,便采取了围城之术断其水源、粮道,想把金兵困死在山巅之上的城中。可是攻城时间从春至冬,一年过去了,仍然攻打不下。有一天,元军中有一名士兵来报,说他听到山下洞中有驴的叫声。按竺尔立即派随从士兵,到后城山坳处静听,果然,从地底下传来悠扬而又响亮的驴叫声,按竺尔立即明白了,知道金兵从山下暗道中运水,于是下令查明暗道,集中兵力断其水路,并派重兵把守暗道口。粮草一断,城中金兵全部投降,元兵攻占了羊马城。



[编辑:甘肃壮观天地旅游客运有限责任公司] [返回顶部]